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产业资讯新闻报道视频新闻
新闻报道
News report

舞动“农头”做“龙头” ——湖北丰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探访之一

发布时间:2015-09-16 14:28:55点击量:

舞动“农头”做“龙头” ——湖北丰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探访之一(图1)


本报记者张琴

昔日,这片被称作“死角”的连绵山丘,山是效益低下的低丘岗地,困在山中的人致富无门,山荒人穷。

而今,山中兴起了产业化革命,不到4年时间,湖北丰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让荒山披上三万亩绿装,盛装登场。

9月14日,登上位于随州高新区淅河镇独山村丰年公司的万亩核桃示范基地,层层梯田,一望无际,生机盎然。这样的景象,省委书记李鸿忠9月10在随视察时也感叹蔚为壮观。

这是产业化的魅力。随州,这样的规模不曾有,在全省也是最大的。

6年前,在随州城区开家具公司和装饰工程公司的徐道明、徐道恒两兄弟,响应家乡淅河镇政府号召,回乡投资兴业。他们看到家乡成片的荒山,决心到大山中另干一番事业,投身基础产业——农业。当时,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作为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矛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营养结构的重要措施。

木本油料大多在山地发展,不与粮争地,能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我市林业面积810万亩,占版图面积的56%。2009年,我市提出“在山上再造一个随州”的宏伟目标,鼓励社会资本上山。徐氏兄弟抢抓机遇,开始了荒山上的产业革命。

发展什么项目,成为困扰两个外行汉的第一个问题。他们一边查阅资料,一边请教专家,并到处参观学习成功的农林经济项目。经过调研论证,认定大堰坡是种植干果林的理想地带,依据土壤和气候特点,确定了种植核桃和油茶等木本油料为主、中药等林下经济为辅的种植方向。

农业产业化,要将零散的资源聚拢。淅河大堰坡一带,到处是低丘坡岗地,如何将山林流转到公司,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思想观念老化,山场产权界限不清,林权证丢失等各种原因阻碍了土地流转进度。

“不离境,不离乡,换种方式奔小康。”最终丰年公司用实际行动以及实在的惠民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支持参与,流转的荒山荒地达到3.8万亩。

2011年5月,数十台机车开进了大山,按照高标准起点,公司不等不靠,自筹资金近2000万元,蓄水、通电、通网、通路,不到一年时间,荒山换新颜,万亩基地初具规模。2012年,我市打造十大林业示范基地,丰年公司作为其中的一个龙头企业,按照“一流的示范基地、一流的推广基地、一流的产业化模式”进行培育。

2013年,在国土部门的支持下,独山村、府君山村低丘岗地改造项目落户丰年公司,总建设规模1875公顷,总投资5600余万元,新增耕地面积568公顷。市国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发挥项目的最大惠农效益,项目建设充分与农业产业化相衔接,以农业产业化企业主导进行建设,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加快发展夯实了基础。

4年时间,投资2亿元,公司实现了基地梯田化、渠系配套化、种植标准化。修建了盘山道路200多公里、堰塘27口、灌溉管网16万米、水库2座,路上山、水上山、渠系上山,配套设施完善。种植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类经果林近三万亩,核桃、油茶、松树、无籽石榴共160余万株,进入丰产期后,预计实现年收入2亿元。成长为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随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

为适应产业化发展需要,公司建立了丰年农林科技研究所,以科技为先导,为提高质效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总经理徐道恒表示,核桃从栽种到收益一般需要5年时间,目前,最早一批已经栽下三年时间,还有两年时间即可挂果,初见成效。只有试验成功的品种,才会大规模进行推广,尽量不让普通农民承担风险。下一步,公司将在夯实产业化基础后,站在中间做两端,一方面以“公司+科技+基地+合作社”模式带动推广更多农户种植,在随州及周边县市形成10万亩种植面积;一方面拓展终端,进行产品初深加工、打造“大堰坡”等品牌,进一步挖掘产业潜能。

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丰年公司实现了随州核桃产业化发展零的突破,基地的标准化建设管理为随州林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它的示范带动下,多个乡镇开始规模化种植核桃,全市又发展了超过万亩的核桃示范基地4个,核桃基地总规模近十万亩。

随州日报2015年9月16日头版头条